便携式医疗设备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。
一般而言,这些设备必须是有效的并且是“隐形的”,这在低功耗和小尺寸方面给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如今,晶圆级芯片级封装(WLCSP)使得过去无法实现的医学治疗成为可能。
这些新应用包括创伤检测,医疗植入物和一次性便携式监护仪。
本文首先介绍WLCSP技术,然后讨论PCB焊盘图案,焊盘精加工层和电路板厚度设计的最佳实用技术,以最大程度地提高WLCSP的有效性。
如图1所示,WLCSP是倒装芯片互连技术的一种变体。
利用WLCSP技术,可以将裸片的有源面倒置,并使用焊球将其连接到PCB。
这些焊球的尺寸通常足够大(回流焊前的间距为0.5mm,300 m),这可以消除倒装芯片互连所需的底部填充工艺。
图1:WLCSP软件包。
这种互连技术具有以下优点:通过省去第一层包装(模制复合材料,引线框或有机基板),可以节省大量空间。
例如,8球WLCSP仅占8引脚SOIC电路板面积的8%。
通过消除标准塑料封装中使用的连接线和引线,可以降低电感并改善电气性能。
由于省略了引线框架和模制复合材料,因此封装的形状更轻更薄。
不需要底部填充过程;可以使用标准的SMT组装设备。
由于轻质模具在焊接过程中具有自校准特性,因此组装良率很高。
封装结构WLCSP可以分为两种结构类型:直接凸块和重新分布层(RDL)直接凸块直接凸块WLCSP包含可选的有机层(聚酰亚胺),该层用作表面上的有源管芯应力缓冲。
聚酰亚胺覆盖整个管芯区域,连接焊盘周围的窗口区域除外。
在该窗口区域上溅射或电镀凸块下金属层(UBM)。
UBM是不同金属层的堆叠,包括扩散层,阻挡层,润湿层和抗氧化层。
焊锡球落在UBM上(因此称为落球),然后通过回流焊接形成焊锡凸点。
直接凸点WLCSP的结构如图2所示。
图2:直接凸点WLCSP。
重新分发层(RDL)图3是重新分发层(RDL)WLCSP。
这项技术可以将用于键合导线(布置在周围的键合焊盘)的芯片转换为WLCSP。
与直接撞击不同,此WLCSP使用两个聚酰亚胺层。
第一聚酰亚胺层沉积在管芯上,并且焊盘保持打开。
RDL层通过溅射或电镀将外围阵列转换成区域阵列。
后续结构类似于直接凸点-包括第二个聚酰亚胺层,UBM和下落球。
图3:重新分发层(RDL)WLCSP。
产品资料